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今日关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汇览 > 行业大会 > 第9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策划专题

第9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策划专题

2014-05-23     来源:医药经济报
分享:

      在发达国家缩减医保开支、专利药大范围专利到期、研发效率大幅下降以及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等大背景下,全球制药行业进入了新一轮资源优化和核心竞争力重构的浪潮。

      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制药市场争夺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仿制药起家的中国制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挑战和契机。怎样走出适合本土的自主创新之路?仿制药如何做出品牌?原料药转型升级路径在哪里?怎样优化自身供应链体系?打造能与大药厂正面交锋与融合的中国制药产业竞争力是应有之义,而规划适合中国企业自身的未来,是新时期需要整个行业深思熟虑的命题。

      创新源动力

      对此,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指出,目前从大环境来看,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均面临着增长的压力,医药产业近年的增速也明显放缓,加上反商业贿赂、招标、控费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整体来讲,医药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变。政府对医药卫生投入的加大、人口老龄化、全民医保、慢病需求的释放及人均用药水平的不断提升等要素都对医药经济增长有长期性的支撑。

      林建宁认为,医药行业的本质是不断地发现治病救人的手段,用以延长生命长度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一个产业的主流企业都在围绕行业本质在开展研究、生产和经营活动,这个产业才是健康的;相反,“短平快”的发展模式则难以为继。

      基于这样的判断,林建宁认为,中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

      过去我国医药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整个利益链条被多层切割,进而导致各个环节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而本轮医改立足于公益性,政府希望用有限的投入让产出比最大化,使得医药中间环节利润率更进一步受到控制;低水平的重复在当前招标采购模式下引起恶性竞争,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因此,尽管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变,但这几年行业普遍反映发展困难。

      “这种困难不代表市场没增长,而是指产业本身的结构性不合理,如果不彻底扭转这种局面,部分企业很可能无法品尝到‘黄金十年’大蛋糕的美味。所以,行业需要转型,需要靠创新来获得持续性发展。”林建宁说。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广成对此十分认同,在具体做法上,其认为一要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二要加强临床试验工作;三是发展与创新配套的原辅材料;四是提高工艺技术。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化战略,企业的规划要从自身产品线、产品结构、人才结构等方面出发,发展高端产品。

      实际上,目前国内已有一批先知先觉的企业收获到创新带来的回报,如齐鲁制药、天士力集团、先声药业,康缘药业,恒瑞医药、海正药业等,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后劲。

      当然,创新需要积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创新的能力或条件。起初,中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满足供应的战略机遇期,这个阶段企业都能有好的回报,现在医药经济环境变化了,原先的短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

      “应该紧扣行业的本质来做企业发展战略思考和布局,把重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林建宁指出。

      发展品牌药

      要构建医药产业竞争力,林建宁认为还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标准。现行药品市场机制不健全,药品价格与招标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牺牲质量生产药品,这不具有可持续性。通过高品质来保证药品安全,是推动医药企业自身乃至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将我国从“医药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的根本途径。只有密切关注新药研发的全球化趋势,包括药物研发的新技术、新途径、新手段,积极寻求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方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况且,国内市场已国际化,所以目前专心做好中国市场更重要。”林建宁说。他认为,作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医药市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制药巨头战略布局上的重要一子,做好中国市场,本身就是在参与国际化竞争。

      “一味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一定明智。海正和辉瑞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路径,通过技术和品种引进,对提升我国医药产品竞争大有裨益。”林建宁说。

      再者,林建宁认为中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还需降低有效产品的成本,让更多人受惠。医疗资源是有限的,要缓解患者因病致贫的现实,需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成本。正如松下幸之助的理念,“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通过技术革新制造出既实用又便宜的产品来。而在药品流通环节,也要围绕客户服务方面,通过缩短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

      最后,林建宁强调要引导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因为安全、有效、经济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潘广成也十分认同需要加强品牌仿制药的发展,要通过抢仿、首仿等手段抢占市场,开发紧缺品种和特殊人群品种。同时,潘广成也强调,中国作为原料药供应大国,原料药产业的升级发展也需要高度重视,比如:改造传统的生产工艺,发展特色原料药,促进产业积聚发展等。

      在潘广成看来,构建中国医药产业竞争力需要从原料药转型升级、品牌仿制药发展和药物创新三方面进行。

      打造供应链竞争力

      除了在行业关键环节打造中国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外,医药行业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层面。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秘书长傅志山指出,全球医药产业经济运行环境正在发生大变化,尤其是在中国,新一届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市场在资源配资中的决定性作用被格外强调,反腐工作的深入开展等新举措延伸到各个产业细胞,以前产业经济中的很多灰色地带,开始坦露在阳光下。

       “产业经济面临的外部政策生态与以前不同了,给我们的警惕是医药行业的外部政策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企业竞争力必然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包括企业决策的判断和管理手段、销售策略、原辅材料的采购等各种通路都要重新调整,我认为大环境的改变是今年值得玩味的议题。”傅志山说。

      傅志山认为,正是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现在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局部优化是实现整体高效运作的重要前提,而只囿于局部的供应链管理是当前企业在提升其竞争力过程中普遍存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不足。

      “过去企业的竞争力通常都采用的是规模、效益、成长性和创新等维度及多个指标来衡量,现在我们研究发现,这种竞争力的分析应增加其外延性,也就是供应链竞争力。简单地讲,就是如今的企业竞争力不再是关起门来谈自己的实力,而是要延伸至其上下游,包括上游稳定优质的原辅料供应,下游流通、分销渠道、消费者等要素的顺畅,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将这个链条发展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傅志山因此认为,供应链竞争力是当下要重视的地方。

      傅志山进一步建议,如果在医药行业引入供应链竞争力的思维,就可利用大企业的银行授信资源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帮助,使其能得到较为便宜的融资成本,这样传导到整个利益链条,既能摊薄运营成本,稳定上下游关系,又能增加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更能防止因供应链中有企业因高额的银行贷款而产生高额利息。

      “这种思路与过去应用金融的力量做企业兼并重组不同,它重在分工协同,通过财务杠杆形成以稳定交易和利益共享为特征的产业链价值体系,进而构建其成本优势、质量优势、聚焦优势和资金优势。” 傅志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