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今日关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热点 > 言论 > 中药院士姚新生批方舟子“废医存药” 片面

中药院士姚新生批方舟子“废医存药” 片面

2014-12-08     来源:南方网
分享:

据此前媒体报道,方舟子认为传统中医学只有走“废医存药”的道路,中医药合理的成分才能变成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药的贡献才能得到认可和保存。针对方舟子此言论,姚院士接受南方网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他同时认为,中医药确实有一些迷信、不科学的地方,而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受人对一些现象找不到合理的解释而只能求助神灵的影响;现在据国际调查,很多人都在关心中医的发展,比如,较早的是针灸,中医的推广工作会越做越好。

纠偏:中医不是玄学

据姚院士理解,中医治病是有科学内涵,中医不是玄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有物质基础的,就像我们喝一杯茶,为什么喝完以后有兴奋作用。

事实上,中药治病不是用药材治病,在中医来讲很少用单味药材,而是将其组合使用,俗称“方剂”。方剂最早出现在后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俗称“经典方”,也叫“祖方”。在其后年代(唐宋元明清)的方剂称之为“后世方”;清末至今的方剂习称之为“现代方”。中医看病讲究辩证论证,处方用药因人、因病及病程进展而异,随时调方加减,因而方剂的数量越来越多。

也正因为传统中医在看病时讲究辩证施治,处方因人、因病及病程进展而异,巧妙搭配,所以,综合考虑了安全性与有效性两个方面。希望通过药材之间的“相辅、相加、相乘”作用,将药效发挥至最佳,并通过“相反、相左、相克”作用,使毒副作用降至最低。组方搭配不同,不仅作用强度不同,甚至作用性质也随之发生质的改变;故中药的功效及安全性更多地体现在整合后的中药方剂。

此外,一些中医药药材受化学药剂污染的情况也有所发生,也不得不需要引起各界的关注与介入处理。

现状:中药复方制剂缺乏现代医学临床试验依据

备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传统中药复方制剂产品至今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据姚院士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一是中西方对药品的理念不同;二是中药复方制剂产品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还停留在经验医学的观察阶段,其普遍适用性缺乏按照现代循证医学原则(EBM)提供的临床试验依据;三是现行质量监控标准与监控方法难以确保中药复方制剂产品作为复杂体系也能达到现代药物应有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要求;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中药复方制剂产品防治疾病的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缺少科学、有效的研究,未能充分阐明其科学内涵。

姚新生院士科研团队建议,将“中药复方制剂产品标准化、规范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将它提到国家创新药物战略研究的重要议事日程。这不仅可以保障人民安全用药的需要,也能发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为中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好前提工作。

据了解,前年,姚院士受工程院委托,联合8位院士,申请了一个关于中医药推广的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这个项目大约吸引了二十几位青年专共同参与;前不久,项目团队刚结束日本的考察之旅。

据了解,日本“汉方”的发展与保存过程曲折。1896年日本议会作出了废除汉方的决议,汉方从表面退出了舞台。但汉方医药学在一部分医生及药剂师中仍然继续应用,特别是老年人。1976年,在经历了15年的纷争及准备过程后,日本政府开始作出决定,在日本议会重新立法,承认了汉方医学的法定地位,而且规定汉方药可以在日本健康保险里报销,所以汉方医学很快又兴盛起来。在日本来讲,汉方医学大概可以占到1/4。

此外,日本现在已经对各种主要中药的有效成分开始逐步提取和专利申请。姚院士认为,这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姚院士计划,明年在广州发起召开国际性的中医药研究论坛。姚院士特别指出,广东是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中医药强省的口号,而广东没有资金支持中药产品复方制剂产品防治疾病方面的研究。当然,这项工作难度及工作量大,缺乏成熟的经验,容易令人望而生畏。

新问题:发掘中医药材不能危害濒危野生动物

据相关说法,一些中医药会造成一些生物物种的濒危,比如说穿山甲、犀牛甲。实际上,从这些野生动物身上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跟指甲差不多。所以,目前,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志愿者呼吁中医药界做些实质性的工作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过程中来。

姚院士听闻这些呼声后认为,这是一个矛盾,需要解决;保护濒危物种是人类共同的命题。据他介绍,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出台相关条例或规定加以规范保护;发掘中医药药材时,也会充分考虑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据南方网记者了解,去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中医药历史上的确存在野生动物入药的情况,但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滥杀野生动物入药的情况已非常少见。